查看原文
其他

灰度哲学助他走出了抑郁

王育琨 王育琨频道 2020-02-13



勇敢地走出抑郁


“三十年来,华为全都是痛苦,没有欢乐,每个环节的痛苦是不一样的。今天你们第一次提出来,把2000年的痛苦和现在的痛苦比较,我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事。谢谢你们”。


“今天实体清单的危机应该只有那时十分之一的压力,因为现在我们对度过危机充满信心,那时的危机是不可知的恐惧”。


任正非2018年跟索尼吉田社长回忆过这一段抑郁症经历。读来令人扼腕唏嘘。他说:


“2000年前后,我曾是忧郁症患者,多次想自杀。当时我知道这是一种病态,知道关键时刻要求救。承受不了这么大的社会压力。国外有些年轻的大公司CEO,他们发展比我们快,现在也承受不了压力,问我是怎么过来的。实际上每个人、不同时间的心理状态都不同,我们过去根本没想到要做世界第一的问题。有时候我说‘要活下来’,并不完全指经济,还包括思想。外界神话我们,是不合符真实的,真实是我们很无奈”。
“直到2006年,我在西贝莜面村吃饭,我们坐在大厅。有很多内蒙村庄的农民姑娘在唱歌,我请她们来唱歌,一首歌3美元。我看到她们那么兴奋、乐观,这么热爱生活,贫困的农民都想活下来,为什么我不想活下来?那一天,我流了很多眼泪,从此我再也没有想过要自杀。那时,我们才把战略目标调整过来,华为几千人、几万人、十八万人一直聚焦在同一个‘城墙口’冲锋,每年研发经费150~200亿美金,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愿意投入这么大笔钱到研发。这个时候才萌生要为全人类服务”。
生命原来如此简单!生命原来可以如此开怀!服务员兴奋、乐观、自在的鲜活生命,撞醒了任正非的生命。这是任正非一个时期以来一连串深层思维意识转变的显现。从那一刻起,任正非知道了微笑面对一切无妄之灾的力量。

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涅槃重生的过程,反映在他2000-2012年写的一系列文章中:《华为的冬天》、《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和《管理的灰度》中。任正非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回顾创业以来的艰辛和心得,描绘着常人难以启齿的真相:技术战略选择不合时宜,公司遭遇中国政府的严厉审查,同时又遭遇跨国巨头思科的围堵封杀,收入大幅度下降,李一男等出走,公司面临关门的危机,而任正非自己又身患癌症和重度抑郁症,特别是父亲母亲意外去世……一连串内外交困的打击,没有把任正非打趴下,而且催生了他的灰度哲学。跳出二元对立的世界看事物,让任正非有了非同一般的生命觉醒。


王育琨手记

2019.11.25


任正非的有无命运交响曲

罗宾斯,21岁,毫不起眼,默默无闻……他用3个月的时间,倾心绘制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任正非的命运交响曲。




灰度哲学的起源

《庄子·应帝王》中有个混沌大帝的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南海北海之帝,代表了人世间的人们,整天忙碌。他们中途在中央混沌大帝这里聚合。混沌大帝无眼、无耳、无鼻、无嘴,对谁都有无尽的爱,对谁都包容,南北两帝说话出格、办事欠考虑了,混沌大帝还是谦下包容。

南北两帝,深受其恩惠,就聚在一起商量怎么报答混沌大帝。他们都长了七窍,双眼、双耳、鼻子、嘴巴、肛门,呼吸吃喝拉撒。可是混沌大帝一样都没有。为了让混沌大帝可以像他们一样,能够体验到有双眼、双耳、鼻子、一张嘴和一个肛门的乐趣,他们排除万难,开始给混沌大帝每天凿一窍,凿了七天,结果到了第七天,混沌大帝死了。

谁害死了混沌大帝?是“倏忽”二帝的一念之仁,是他们那颗有着很强预设的心。按照他们的预设,混沌大帝精神意志不健全、黑白不分、善恶不明。他们想让混沌大帝同他们一样耳聪目明,拥有大爱与智慧,善良却杀死了混沌大帝。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混沌大帝大仁不仁、大爱不爱的浩大、浩然和自然。

对现实人们强干扰的,正是各种各样的预设判断,还有各种各样的经验、概念、理论、逻辑、教条、执见、预设判断、成功范例。人们只需回到当下,一切便顺其自然地应机而动,愚直地往前走,就会走出宽广的大道。

庄子从整体去看整个宇宙,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能够从万物一体看事物的人,就不会仔细辨别耳目所见,那是一个分离的世界,是个别的,是支离破碎的世界。而我们从道的整体观点来看,生命各有所依。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常常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每天观测宇宙自然,深深感觉到其浩渺无穷性的一面,对照自己知道的这点事和道理,简直可怜。面对这无穷宇宙的奥秘,谁能懂得万分之一呢?人类的哲学、艺术、诗歌,只不过是一代代延续疑问罢了。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无知的状态,混沌一旦跟“倏忽”二帝一样“耳聪目明”了,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天地万物太奇妙了,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何况人呢!作为领导人,就要深深敬畏人的这种可能性空间,应明白人的存在的意义正是对这种可能性空间的拓展,不应使之自身的边界,成为团体扩展的边界。

混沌大帝是大千世界的一个象征。万事万物都在因缘中生生不息,可是人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却往往要给变化着的事物打上一个烙印。一如瞎子摸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触摸到的部分是真理。结果就把“大象”给肢解了,这就不是一个活泼泼的大象了。

现实中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善意的刽子手,他们非要按自己的套路框死混沌这个巨大的无穷性。一如亚当·斯密揭示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想去左右市场的每一笔交易,去左右无穷性的现实,结果抹杀了事物的无限可能。

庄子借混沌大帝提出了圣明之王的四个标准:不要成为好虚名的人;不要成为好计谋算计的人;不要成为违背自然强行任事的人;不要成为玩弄技巧权变而丢失灵魂的人。这是高明领导人的重要品质,也把灰度说透了。

不为名,不为利,不为炫,敢于当个无事人。对领袖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至人无己、真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无私、无功、无名的领袖,自然会做到清静无为,随顺自然。

不知道任正非是否读过庄子《混沌大帝》的故事。他生命的路程和思维的逻辑,跟庄子的混沌哲学很契合。


2

在灰度哲学的熏陶下成长

在任正非还没有出世前,就已经播下了灰度的种子。父亲任摩逊当年经历了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经历了日本侵略战争,给儿子和女儿起名“正非”和“正离”,出自“正可正,非常正;非可非,非常非”。

这其中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非即正,正即非”,一切都看大小环境;二是极度极致,极度正,或极度非,一定要与众不同;三是虚怀若谷,随心所欲,无为又无所不为。

一路走来在不顺遂中砥砺前行。当时在家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面子是给狗吃的”,贤淑的母亲常常这样说,高级知识分子的父亲也常常这样说。无意间的一个口头禅,不断重复,则直接植入了任正非的潜意识。他从小就对面子和虚浮的名声产生了疏离感。他舍弃浅薄浮华,甘愿敦厚朴实。

母亲省吃俭用,终于供他考上了大学。不久因为他父亲的历史问题,他被主流社会甩在了一边。当他听说父亲要被关押,就冒着危险凌晨回家,探望就要去劳动改造的父亲时,父亲怕连累他,一个劲催他马上返校。临分手时嘱咐他:“别人反白专,你不能反白专。这个社会终归需要有专长的人。你一定不要随大流,要有绝活!

父亲的嘱咐给他安了心。他看到,那些身在主流意识中的人,却一点没有考虑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只在那里空泛地喊口号;他这个坏分子的孩子,没有资格进入主流,却一个劲地为国家和人民刻苦努力钻研学问。这让他年轻的心灵中,对“是非对错”有了全新的认识。

大学毕业后当兵,他大学时的“白专道路”发挥了作用,他不断有新技术创意和发明出来。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但是他技术的成果只能给集体获奖。他的钻研让团队获奖,他的人缘因此很不错。为此,他很开心。

父亲平反后,任正非也凭借技术发明成了先进人物,还进入人民大会堂,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发展很好的时候,工程兵又整体转业。他的技术和能力一下全无用处。他不懂市场经济,开始在国有企业,做生意接连被欺骗,搞通信研发又只花钱不见收益。任正非被国有企业炒了鱿鱼。

3

一直不顺遂究竟为什么

任正非是个喜欢分分钟问“为什么”的人。后来,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中,任正非是这样反思由少年而青年一路不顺遂的原因: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讲希腊大力神的故事,我们崇拜得不得了。少年不知事的时期我们又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这种盖世英雄,传播着张飞“杀”(争斗)岳飞的荒诞故事。在青春萌动的时期,突然敏感到李清照的千古情人是力拔山兮的项羽。至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成了我们的人生警句。当然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没有意义,它迫使我们在学习上争斗,成就了较好的成绩。

当我走向社会,多少年后才知道,我碰到头破血流的,就是这种不知事的人生哲学。我大学没入了团,当兵多年没入了党,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当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已过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

文章一开始这三段把任正非思想意识转变的过程,如数呈现出来:从渺小到伟大,从自是、自强、自矜到开放、妥协、灰度。虽然只是简单几句话,这实际上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

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情;所有的激情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工作;工作若没有激情来驱动,就十分平淡乏味;而工作如果有激情,又很快会变得痛苦不堪。如何摆脱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当年哲学家叔本华没有搞明白的问题,任正非却有点开窍了:之所以走不出这个死循环,是因为把个人看得太重,没有把自己这个水滴融入大海。

只有那些思想禀赋超群的人才是幸运的,他们的情怀和智力已经超出了私欲所需,他们已经把自己的身体融化在利他的事业之中了。因此,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之外,同时享有精神的生活。而享有精神生活,只依靠闲暇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真正充足的力量。

什么是真正充足的力量?充足的力量不是个人的孔武有力,而是你能融入一个多么强大的团体。而这一切,从一个简单的意识开始:我个人是渺小的。我的生命,只有涌入众人的生命之中,才有价值;必须把自己融入众人的困惑、纠结和向往中,才可以拥有真正持续不断的力量。

“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43 岁,他被炒了鱿鱼,离了婚,带着爸爸妈妈在深圳住棚屋。已过了不惑之年,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一无所知。本来觉得自己还是个人物,现在变得越来越无知,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

“我后来明白,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我转而去创建华为时,不再是自己去做专家,而是做组织者。在时代前面,我越来越不懂技术、越来越不懂财务、越来越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地善待团体,充分发挥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将一事无成。从事组织建设成了我后来的追求,如何组织起千军万马,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难题”。



4

灰度意识是大海意识

他不再重点盯着自己的一碗水、一锅水或一湖水,他直接盯上了大海。一切能量来自大海。在萌芽阶段,一切就已经非常清晰——把小我的知识资源归于大海、融于大海。

任正非一旦认识到了,就马上会行动。他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过去的自以为是、知识的落伍,不懂通信尖端研发,还不懂管理。他喜欢看到年轻人。

年轻人有热情,大学毕业后有新的意识,他们有无穷的潜能,他们敢想敢干。他很爱他们,也信任他们。于是,他从创业开始就懂得授权给别人。他自己当个“无事人”。

“无事人”不是没事干,而是不揽权,充分授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华为成立之初,任正非任凭各地“游击队长”自由发挥,十年几乎没有开过类似的办公会或公司年会。任正非贴着地皮走,飞到各地去听汇报,了解他们的具体困惑和纠结,需要什么支持,然后就豁出去找资源帮他们,现场帮年轻人拿出解决困难的办法。他一个独行侠,不需要人接,不需要人送,也不带秘书或随行人员。他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地方公司要去接他,他就说:“我可用不起你们。你们集中精力把客户伺候好了,就一切都有了。……你们要屁股冲着老板,笑脸冲着客户”!

信任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充分信任人。可是,常常发生被授权的人不仅不珍惜,还撑大了贪腐的口袋,往自己兜里捞钱。他最信任的、授权最大的科技英才,却离开华为,拿着华为的技术和人才,去蚕食华为的市场,与华为分庭抗礼。他实在不懂这个社会了。他实在不懂得人性。体力和精神都在超常支出,结果他患上了癌症和重度抑郁症。

每个当下他都会思索。思想是一柄双刃剑。想不通,就纠结和抑郁;想通了,可以从高处俯瞰惹你烦心的事,“烦事”反而成了营养的能源。这个转变,是一种重大的转折。除非强有力地推动,否则不足以形成这个转变。

5

任正非与苏格拉底的觉醒

经历了无数个不眠的日日夜夜,任正非不断否定自己,得到一个宇宙存在的真相——混沌灰度。他确信,人们也应该有通过这样的认识论来认识这个混沌世界,“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40 多岁以前的生命白过了!如果早知道点“灰度”,能够做成多少事呀!这种觉醒,有点像当年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研究天文学,观测宇宙,看心里越发毛,越研究自己越感到没底儿。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无穷性的宇宙,看到了世界发展的巨大无穷性。而他却对此一无所知!他感到惶恐 ! 于是,率先挥刀自宫:“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认识你自己!”接着又像一只牛虻,用“为什么”这把利剑猛扎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他立志要通过发问“为什么”成为真正伟大思想的“接生婆”。

一如苏格拉底,任正非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任正非把母亲的“面子是给狗吃的”发挥了一下,“不要面子的人才,才能进步”。“所有干部都应该不要‘面子’,要‘面子’的干部没多大出息”。于是,他见人就问“为什么”,一再发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和讨论。最后,干脆把“坚持自我批判”列为华为“四句教”(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之一。

有一次在任正非办公室,我问他:“未来对华为的冲击会是什么?

任正非拍打着自己的胸膛说:“是我呀!是我们华为人!是我们的成功呀!我们太成功了,自是、自矜、自负、自傲、自闭就紧跟着来了,华为不倒下才是怪事呢!

6

发现生命觉醒的视角

灾难不使一个人灭亡,就会使他觉醒。从生命觉醒的视角反观华为内部外部碰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一下子就清爽了。

任正非意识到,天下无非两类事发生:一类是便利的好事都是来滋润自己的,一类是空前的灾难无非是来成就自己的!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洞见。

任正非意识到,生命就是“十几秒钟的光照”,而每个人都要来世间完成一点事。他的生命已经不属于他自己!如果属于自己,在十几秒钟的光照下,一滴水早就蒸发得无影无踪。一滴水的生命属于大海,想要生命有价值,也必须融入大海。

任正非意识到,此前一直把打拼成英雄视作人生目标。但是光环之下实际上涌动着浅薄、空虚和烦乱。当一滴水融入大海,当他可以俯瞰那一段生活,表明他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内在,把自己内在价值的提升放在了一切事物之上。这样一个转变意义重大。他的境界和格局随着生活逐步提高,并且越来越连贯,越来越统一。

任正非的头脑,只被有价值的事物吸引。长期深入一线而又广泛涉猎的

任正非,对激发一线员工的管理方式还是很有心得的。随着公司越来越大,他就把重点从走动式管理转移到组织制度建设上来,并且从 2004 年开始,建立了轮值 CEO 制度,放出人财物的全部授权,他不再签任何一个单了。

正是在这交接的过程中,当他打开心扉,回忆如何从一个无知的小儿到华为的领头人,将他的体悟分享给他的团队时,说:也许是我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我那时被称作甩手掌柜,不是我甩手,而是我真不知道如何管。今天的接班人们,个个都是人中精英,他们还会不会像我那么愚钝,继续放权,发挥全体的积极性,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呢?他们担任的事业更大,责任更重,会不会被事务压昏了,没时间听下面唠叨了呢……相信华为的惯性,相信接班人们的智慧。

说穿了,任正非不仅自己想当个无事人,他也想让他的高管甚至轮值CEO 们,也当个无事人。《一江春水向东流》成文于 2012 年,其实,2009 年,任正非就明确提出华为要建构新体制——《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任正非的心中有一幅清晰的画面:每个人都是自我驱动的,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无穷性,自主、自发、主动是一线员工释放潜能的最佳路径。他尊重和敬畏个人的本性,他要带领华为走出一条全新的组织建设之路。华为很早就锁定华为组织建构的定位——让每个人超越自我。从这个高度看下来,当然所有的中、高层管理者,都应该成为无事人。这得益于他的灰度哲学。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953@qq.com



 延伸阅读 


拥抱巨大无穷性|诚邀您加入伟事达039小组

任正非给我开了天眼

任正非:华为在健康发展

任正非:开放·合作·包容

地头力:头拱地,出绝活

任正非之艰苦奋斗意念

王育琨:华为的大美绝活·视频

善于倾听是一种智慧与自信

任正非:华为历史上的五个机会窗与未来

杨谦:华为的公私观

王育琨:大成就者是如何炼成的

母亲如何塑造了稻盛和夫(视频)

稻盛和夫:张瑞敏的答案是错的!

稻盛和夫极致的活法(视频)

任正非:今天危机仅有千禧年危机1/10的压力

米开朗基罗传世经典(全集)

科特勒:营销的未来?

任正非:封闭会付出代价的!

任正非《北国之春》的故事

任正非:学衡水中学 走自己的路

他的幻想翱越了整个人类

柯林斯:企业家是造钟师

任正非:在自我批判中成长

刘鹤:我感到了真正危机

大国精神力:邓公的遗产

世界首富的教子真经

亚马逊转动飞轮成数字巨人

彼得·彼得森:一生7堂课

与任正非咖啡:创新、规则与信任

河田信:地头力是东方崛起、西方势微的根本

任正非:华为的过去和未来

任正非:推倒数字柏林墙

柯林斯:6000年以来成功之谜

叔本华:痛苦,生命救赎之路

郝叶力:升级三视角理论,数字世界的新思维

向日本中小微企业学什么?

造物者李书福的元动力

任正非:美国这回错了!

课堂上的生命觉醒

华为全球化历程还原

稻盛和夫极致的活法(视频)

王育琨:中美博弈 任正非的大智慧(视频)

稻盛和夫告别演讲

任正非:我的故事、世界观和情感

京瓷基因:创造真善美绝活

法国《观点》:他就是新世界

稻盛和夫:转变意念,改变命运

华为舵手任正非

华为经营之道:自修自得

任正非:我的优点与缺点

任玉岭:大家都来学习任正非

任正非:华为不是G20中美元首谈资

任正非:激励什么?谁来激励?

任正非自画像

三大思想家:寻求精神的终极实体

至暗时刻,任正非原力觉醒

华为启示:凡墙皆是门!

任正非:美国为什么这么恐惧?

任正非:坚定的硬汉

任正非:一个为了观念而战的硬汉!《时代》访谈纪要

任正非:特朗普逼中国进步

任正非:向日本学习,让大家不得不买

任正非:华为进入最佳创造状态

任正非:与美国在山顶拥抱

任正非:至暗时刻,向世界第一前进!

任正非:向前进!

任正非:受的五重智慧

任正非:压强!火中生莲,苦难英雄!

任正非:造物—改命—无我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 专注(死磕)× 做好(绝活)

喜马拉雅有声《地头力》

潜能量表:自性爆发,拿出绝活。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