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下篇 · 德经 || 第七十五章 · 无以生为

点击关注👉 道德经解析 2022-10-07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德经老子既谈“道”,又论“德”。“道”与“德”相合,构成了其思想的完整体系。“道”是客观规律,其属性表现为“德”。“德”必须在大道的指引下,去观察万物的本源。凡是合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就是“失德”。高不忘下,贵不忘卑,这是真正的“德”。就像君王称呼自己为孤、寡、不毂一样,目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卑下一些,从而合乎“德”。所以说,那些最高的荣誉,是不需要自己去夸耀的;只要有了真正的德性,别人自然会去给你真正的名誉。“玄德”堪称慈母德范,它是最深刻、最本质、最核心的德,是老子给合于“道”的人及行为所打的“无限高分”。作为具体存在的“道”的践行者,即使不能真正与“道”合一,其行为境地也能无限接近道。所以,玄德是“道”的践行者的最高追求。

第七十五章 · 无以生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语译】
①有为:有所作为,强作妄为。引申为施行繁苛之政。
②以其求生之厚:由于统治者奉养过于丰厚奢侈。
③无以生为:不要使生活上的奉养过于丰厚。另一解释是,不刻意求生。
④贤:胜过、超过之意。
⑤贵生:厚养生命,过分追求生活享受。另一解释是,重视生命。
译文
人民陷于饥饿,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才陷于饥饿。人民不好治理,是由于统治者喜欢有所作为,因此才不好治理。人们把死看得很轻,是由于统治者奉养过于丰厚,因此才把死看得很轻。只有不使奉养过于丰厚的人,才比过分追求生活享受的人高明。

名家注解
朱元璋:治国务欲民实,无得重敛而厚科,若重敛而厚科,则民乏用矣。民既乏用,则盗贼之心萌,盗贼之心既萌,将必持戈矛而互相戕,是谓难治。
王 弼: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河上公:人民轻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道太厚,贪利以自危。以求生太厚之故,轻入死地也。夫唯独无以生为务者,爵禄不干于意,财利不入于身,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使,则贤于贵生也。

经典解读
在上一章中,老子对严苛的政治压迫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要求执政者善待民众。这一章里,他又对繁重的经济剥削进行了指责,对执政者提出了严正警告。
老子揭示了老百姓与执政者之间的矛盾对抗。他认为,宽容的政治,比暴虐的政治要高明得多。因为执政者赋税太重,多行暴政、贪图奢侈,人民就会因此遭受饥饿、难以治理、轻视死亡,终而铤而走险、纷纷造反,执政者也就面临倒台、死亡的命运了。
从根本上讲,人民的反抗是由执政者的苛政和沉重的租税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深层的原因。面对深重的压迫,为了生存,老百姓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奋起抗争这一条路可走。死亡,在他们看来已经不再可怕。
对于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看得比较清楚,他曾对大臣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摇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那如何才能减少人民的苦难,使人民安居乐业,不去铤而走险呢?
老子给出的方法是:“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执政者不把自己的生看得太重要,就是爱护百姓和自己生命最好的方法。唐太宗给出的方法是:“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着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总之,人民的饥荒,是执政者沉重的租税造成的;人民的轻生,是执政者无厌的聚敛造成的。这种说法,同贯穿全书的“无为”思想是相通的。它反映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要求,是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广大农民阶级思想的流露。

处世空明拳:学会拒绝物质诱惑
老子告诫执政者: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意思是说,只有不使奉养过于丰厚的人,才比过分追求生活享受的人高明。
的确,物欲横流的时代,向人们展示了太多的诱惑。行走其间,很有必要保持一份清醒的淡泊。然后,在淡泊中寻找自己、陶冶自己,在纷乱的滚滚红尘中学会拒绝物质诱惑。
一条小鱼问大鱼:“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呢?”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他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诱惑,手握大权是诱惑,获取暴利是诱惑,惬意享受是诱惑,痛快玩耍也是诱惑。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唯有学会拒绝诱惑,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他们都学会了拒绝名利与金钱的诱惑,他们是我们的楷模,因此流芳千古。
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因此,在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要善于引导自己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
在拒绝物质诱惑方面,孔子与老子有着相似的观点。他曾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个人总以吃穿不好为耻,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那就很难谈得上树立远大的理想了。
孔子赞扬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孔子看来,颜回洒脱淡泊,而不去计较个人物质生活的困难,是个有志向的人。
他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饮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孔子谋道不谋食
此外,孔子还教导学生“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认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应迷恋和陶醉于眼前的物质享受,更不能为了追求一时享乐而去贪图不义之财,而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话虽如此,但很多年轻人意志薄弱,贪图玩乐享受,常常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个男孩,中学时代他成天沉迷在网吧,在虚拟世界的游戏中体验到了虚幻的快感,忘却一切的烦恼——何曾在人间!把学业抛诸脑后。等到他年龄大了,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本值豆蔻年华的生命却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这是不懂得拒绝惬意享受、痛快玩耍的诱惑惹的祸。他们可曾想到,这种追求不过是物质生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表现,这样的生活就如同一杯白开水,毫无意义可言。
让我们学会拒绝诱惑,让生命更有意义;让我们学会拒绝诱惑,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让我们学会拒绝诱惑,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商海逍遥游:一把算盘要两面打
世界上无论哪类商业交易,仅有一方占利、另一方完全无利可图的例子是没有的,一定要让利互惠才行。做生意,谋利是根本目的,但不能太贪心,而且对于如何谋利一定要懂得变通,这才是高明的经商之道。
胡雪岩常说:“一把算盘要两面打,先为自己打算,然后再为合作伙伴打算。”所以,在生意中,当合作伙伴无利可图时,他或是让利,或是宁可不做。
胡雪岩的想法,带有一种“吃亏是福”的味道。让利于人,一把算盘两面打,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的商人,注定是难以在商道上大有作为的。
有一年,市场上的煤炭供应突然紧缺,下游市场每吨煤涨了30元,有些地区甚至涨了50元。当时大连泰德煤网股份有限公司手中有不少存煤,完全可以借此机会狠赚一笔。
哪知,面对这样一个赚钱良机,他们却坚守价格,让利于下游客户。原来,他们冷静地分析了市场走势,认为煤炭价格不久将大幅回落。他们这样做,一是为了稳定老客户,再就是以低价策略开拓新市场。
果然,煤炭涨价风潮只持续了三个月,市场又重新走入低谷。很多煤炭企业举步维艰,而泰德则顺利地渡过了难关,并增加了很多与自己同舟共济的客户。
众所周知,生意人都有趋利的本性。如果能把眼光放长远,肯于吃点小亏,让合作对象得利,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合作的积极性,帮助你把事业做得更加兴旺发达。
美国人克罗克原本一贫如洗,为养家糊口,他没读完中学就去打工了。他先是在一家工厂做推销员,业绩很好,不仅有了一定的收入,还结识了不少朋友,积累了一些经营之道。
他一直想创办自己的事业,并且十分看好快餐业。他认为,餐饮业亟需改革,以适应快餐文化。可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刚刚走出贫困的克罗克来说,开办餐馆谈何容易!
好在,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做推销员时,认识了开快餐店的麦克唐纳兄弟,就决定凭双方的交情先进入他们的快餐店学习,以最终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在过去的接触中,克罗克深知这两位老板爱占小便宜。因此,他主动向麦克唐纳兄弟提出,想到他们店里当店员并兼做原来的推销工作,并承诺把推销收入的5%让利给他们。麦氏兄弟见有利可图,又考虑到店里确实需要加些人手,便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进入快餐店后,克罗克工作勤奋,任劳任怨,很快便取得麦氏兄弟的信任。他是那么坦诚、谦逊、让人信赖,而他的每一项建议都使餐馆的生意更加红火,得到麦氏兄弟的由衷赞叹。最终,麦氏兄弟把餐馆的经营管理权全部交给了克罗克。
后来,克罗克从麦氏兄弟手中买下了这个餐馆,并凭借出色的经营管理使餐馆很快享誉全美。又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其总资产已达42亿美元,成为国际十大知名餐馆之一。
克罗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了解麦氏兄弟的性格,仅以让利5%就轻易打入了麦氏快餐馆。所以说,“吃亏是福”,钱是永远都赚不完的,更不可能被某个人独享。一心只为利,得到的只能是小利、短暂的利;心胸开阔地处世,方能得到大利、恒久的利。
有一位靠卖纽扣发家的商人,他开的店,即不气派,也不宽敞,而且只卖纽扣。不过,他卖的纽扣花色品种齐全,他提供的服务贴心而周到。有的顾客一件衣服上丢了一枚纽扣,他会想尽办法给其配上。他每出售一枚纽扣,只赚几厘钱。至于别的商人卖一颗纽扣赚多少钱,他从来不去攀比,他更在意的是能“赚”到多少顾客。久之,小小的纽扣店驰名全城。
聪明的商人会爽快地与对方成交,宁肯让对方多占些利,他们更关注的是长远大计。精明的商人却常常锱铢必较,为了些许蝇头小利而与对方争执不休,常闹得不欢而散,双方都无钱可赚。
古人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有着精深的文化内涵。常常是,吃的亏是明显的、表面的,但占的便宜却是无形的、长远的。


    什么是夫妻?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

    口德决定运势,聪明人从不说这三种话!(此文无价)

    看不惯一个人,无需翻脸(深度好文)

    喜欢把“谢谢”挂嘴边的,往往就3种人

    有一种格局,叫沉得住气!(深度好文)

    伤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你千万不要说出口

    曾国藩:离你最近的三个人,决定了你一生的走向

    人生的最高境界:思危,思退,思变!(深度好文)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 看一遍年轻十岁!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