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独秀先生三段婚姻及子女后代的故事

苏杭日记 2024-03-2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苏杭日记”



20世纪的中国,有一位至今看来仍令人唏嘘的人物——陈独秀。他一生狂浪,风流倜傥。青年时考秀才,去日本留洋;中年时创办《新青年》,执教北大;在风气大变、狂士辈出的民国初期,他号令“新文化运动”,将中国拉进了现代的大门。
而当他发现自己的力量不能施展,文化救国的方略不得实现,就干脆去创办政党……其行为之奇特,非今天的文人所能企及。章士钊称他是“不羁之马”,鲁迅说他是门口竖着的大旗,可是,他似乎注定是个反叛者,斗转星移之间,成了世人眼中的机会主义者、投降派、叛徒,关于他落寞的后半生,很多人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似乎寂寞地死在了异乡。

今天为大家带来陈独秀先生三段婚姻及后代的故事。


包办婚姻高晓岚



陈独秀的第一次婚姻是完全由父母包办的,17岁时陈独秀参加院考取得了秀才身份,自那以后托媒的说亲的把陈家的门口都要踏破了。
1897年冬,也就是陈独秀18岁那年,安庆统领高登科在托媒说亲的竞争中胜出,将长女高晓岚许配给了陈独秀。陈独秀是官宦家庭,祖父、伯父、父亲都做过官,可谓书香门第,高登科是安庆统领,两个家庭一文一武,算得上门当户对。
高晓岚虽然出身不错,但她母亲早逝,继母对她非常刻薄,长期虐待她,对她非打即骂,让她穿布衣、吃粗粮、干体力活,如同一个丫鬟,完全不是一个大小姐应有的待遇。

高登科常年在外,对这些事情压根不知情,而高晓岚性格软弱,也不愿意给父亲添麻烦,从不对父亲说起。不过后来高登科把高晓岚接到自己身边生活,她终于拜托了继母的虐待。
在教育上,由于高登科是习武出身,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而且他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没有教过高晓岚读书写字。所以高晓岚就成长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传统女性。
但是她很有教养,善良温和,孝敬公婆,持家有度,因此陈独秀和高晓岚这桩婚事在外人看来,似乎是很圆满的。
然而陈独秀却对包办婚姻这种旧事物很厌烦,他认为包办婚姻没有爱情基础,他与高晓岚的结合纯粹是迫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压力。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对这个新婚妻子不感冒。
不仅如此,陈独秀和高晓岚之间,文化水平、兴趣爱好以及思想志向等方方面相差万里。用陈独秀朋友温赞化的话来说,就是“高晓岚和陈独秀格格不入,她和陈在思想上的距离不止一个世纪。两人由于家庭不和,多口舌之争。”
即便是这样,陈独秀和高晓岚还是在一起生活了好几年,表面上来看,过得还算融洽,并且育有几个孩子。
后来,陈独秀为了革命理想,时常不在家,高晓岚对此很不满,认为他做的事没有意义。如果说以前陈独秀还能跟高晓岚在一起生活,那自从她多次反对陈独秀从事革命事业后,他俩之间好不容易处来的一点感情也被消磨殆尽了。


自由恋爱高君曼

 


在陈独秀,高晓岚感情渐渐走向末路的情况下,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也就是陈独秀的小姨子闯进了他的生活。
高君曼比姐姐小10岁,她从小就没有缠足,当初参加姐姐婚礼时她才11岁。这个11岁的小女孩热情奔放、谈吐大方,和身边朴实寡言的姐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独秀对她印象深刻。
高君曼
1909年,陈独秀的兄长陈庆元、叔父陈衍庶相继病逝,给陈独秀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加上奔波多年,了无成果,陈独秀陷入了迷茫之中,心情愈加沉闷。就在陈独秀整天无所事事,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高君曼来到了陈家。
此时的高君曼23岁,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她相貌端庄,追求时尚,全身上下散发着新时代女性的气息。而且她拜读过陈独秀发表在《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上的所有文章,这让陈独秀大为感动。不仅如此,来到陈家的高君曼很少到姐姐闺房聊天,反而经常往姐夫那里跑,不是请教思想文化问题就是请教写作问题,抑或是革命问题。
高君曼的活泼好学、思想先进让陈独秀耳目一新。小姨子总往姐夫房间跑,不管在以前还是现在都是很忌讳的,但是两人却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仿佛他们才是夫妻。
这一切姐姐自然察觉了,她劝告高君曼:“你也不小了,很快就要嫁人了,现在难得有时间,不如多陪陪父母。”高晓岚讲得很委婉,意思就是你赶紧回家去吧。但是高君曼也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加上小时候经常和母亲一起欺负姐姐,她对这个姐姐也没有什么尊重,因此,她压根听不进姐姐的意见。
很快,陈独秀和高君曼从一般交往发展到了暧昧不清,直到发生了关系,并且私定终身。

这在当时,哪怕是放在现在,那也是爆炸性新闻。陈独秀的这次感情引起了两家人的反对,陈家本来就对陈独秀搞革命就极为不满,这次陈独秀又不顾礼法,上一任婚姻还未结束就有了新欢,而且还是前任妻子的亲妹妹。这种事在那个年代实属大逆不道,陈家人认为陈独秀败坏门风,扬言今后不许他踏进陈家大门。高登科也认为姐妹同嫁一夫实为礼法不容,难以接受。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陈独秀的第二次婚姻没有举办正式的婚礼。但是陈独秀认为这是他们自由恋爱的结合,什么手续、什么婚礼压根就不重要,还是心情愉悦最重要。
由于两家都容不下他们,陈独秀和高君曼没有办法,只得离开了家乡,而此时高晓岚已经怀有身孕。
民国元年( 1912年),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时,与高君曼同住在安庆城宣家花园内,同前任妻子高晓岚的婚姻名存实亡。陈独秀摆脱了婚姻的羁绊,但高晓岚却要忍受最大的不幸,她虽然心中苦闷,但不外露,郁闷于胸,默默过着没有爱情的生活,这对她的身体也造成了一定打击。
陈独秀和高君曼过了几年潇洒的日子,但很快陈独秀因为从事革命,成为了抓捕的对象,他不得不带着高君曼过起了流亡的生活。
后来,陈独秀被北京大学聘为文科学长,两人的日子才算好过了一些。但是到北京后,总有人传言陈独秀常出入八大胡同,高君曼难以接受,时常和陈拌嘴,骂陈是“无耻之徒”,但陈独秀却反讥高是“故作清高”。
没多久,陈独秀因为出入八大胡同的事被北大免职,这算是坐实了传言。从此之后,高君曼和陈独秀天天吵架,后来闹到互不见面的地步。

后来,陈独秀一次次被捕,给高君曼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两人矛盾逐渐升级。陈独秀借机寻找隐蔽住所,将高君曼及子女安排在外面单独居住。
1925年11月,高君曼再也忍受不了陈独秀的冷落,带子女到了南京。
自1910年陈独秀带高君曼离家出走后,高晓岚孤独地度过了20年的漫长岁月,在经历了两儿一女悲惨离世的打击之后,高晓岚倒下了。
高君曼在南京独自生活的两年,在孤独之中发觉自己当初拐走姐夫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因此她时常为此事忏悔,并对姐姐有了深深的愧疚。本来她打算把两个孩子安顿好就回家好好跟姐姐道歉,但噩耗总是来得很快。她尚未动身回家,便收到了姐姐离世的消息,这一生,她再也没有机会跟姐姐说声“对不起”了。
她知道就算她回家吊唁,陈家人不会给她好脸色看,但是她还是决定去送姐姐最后一程。
果然,事情虽然过去了20年,陈家人依然对她当初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陈独秀姐姐家的孩子没人叫她舅妈,高晓岚仅存的孩子也不叫她妈,都叫她小姨。这就是只承认她是高晓岚的妹妹,不承认她是陈独秀的妻子。
吊唁之后,高君曼本打算带着孩子在家乡多住几天,可是陈家容不下她,高家更是回不去,没有办法的高君曼只得带着孩子回到了南京。由于近几年陈独秀对她的冷落、这次回乡受到的冷眼、旅途上的劳累,高君曼回到南京后一病不起,第二年(1931年)去世,年45岁。
高晓岚和高君曼相继离世,陈独秀也曾想回去送送她们,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没能成行,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相伴一生潘兰珍

 


陪伴陈独秀走完一生的人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潘兰珍,她比陈独秀小29岁,命运要比高家姐妹悲惨得多。出身贫寒的潘兰珍也没有读过书,很小的时候就到上海的一家纱厂里当女工,因为长相出众,被厂里的流氓给玷污了,因此没有人想娶她。

出生于1908年的潘兰珍,在江苏南通的一个贫苦家庭长大。
四岁那年,便跟随父母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谋生;贫困的家庭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她上学的愿望,所以在潘兰珍13岁那年,便进入了工厂做工。
潘兰珍出身贫苦,但相貌却出众俏美;随着年龄增加,愈发亭亭玉立。可美貌,有时也似乎成为一种劫难。
对于在上海打拼的潘兰珍来说,没有任何靠山的她,也因为相貌出众屡遭工厂附近的流氓调戏,后期又不幸失身于纺纱厂的一个工头,无奈之下,只能委曲求全,含泪出嫁。
这段本就被迫的婚姻,带给潘兰珍的,也只有无尽的噩梦。丈夫脾气暴躁、时常酗酒,动不动就对潘兰珍拳打脚踢。
后来,潘兰珍为对方生下个儿子,境况才有好转,但每日仍要看丈夫脸色做事,小心翼翼,惶恐不安。
或许命运有意让潘兰珍解脱,便酿造了一场残忍的成全。
孩子生下没几年,便不幸夭折;沉浸在丧子之痛的潘兰珍,又被丈夫认为太晦气,而整日遭受打骂;对这段婚姻早就心灰意冷的潘兰珍,失去儿子后再也无任何牵挂,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与丈夫断绝关系。
1930年,陈独秀被迫逃亡上海,彼时的他,正处于人生最为黑暗的低谷期。作为孤家寡人的陈独秀,也因犯下右倾错误,被迫离开了自己创办的组织;如今国民党视他为眼中钉,不惜以高额悬赏全国通缉。

在窘迫艰难的困境下,陈独秀来到熙华德路的一间旧房子居住,隐姓埋名、卖字画为生。这个身穿长衫、自称姓李的陌生男人,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
在上海石门库的弄堂里,陈独秀遇到了邻居潘兰珍,不过此时陈独秀是为了躲避追捕化名为李先生,常常一个人深居简出。
不大的弄堂里,两人经常会有交集,虽然仅仅是点头致意,潘兰珍还是从陈独秀的穿着和举止中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作为陈独秀邻居的潘兰珍,因不忍这位老者孤苦谋生,便经常送些饭菜过去。有感潘兰珍的善良和照顾,陈独秀也时常教她读书识字。
彼时的潘兰珍根本不会想到:这位生活孤苦、满腹才华的李老先生,竟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自己也将以陈独秀妻子的身份,陪这位孤独的老人,走过人生的最后十二年!
世界之大,却无他的立足之地;如此境况,也实在让人唏嘘。可以说:潘兰珍的出现,为困于黑暗的陈独秀点亮了一盏灯。
这份萍水相逢的恩情,让身处人生低谷,狼狈不堪的陈独秀感动不已。不得不说,年仅22岁的潘兰珍,有着极强的悟性;她认真好学,刻苦用功;不管是文章还是词汇,总是一点就通。如此优秀表现,也得到陈独秀连连赞许。
随着两人逐渐了解,感情也在增进,最终选择结为夫妻。这段婚姻中,不管是年龄、出身、还是成就上,都有着诸多跨不去的鸿沟。
可落难之际,能得惺惺相惜之人,本就是一场盛大的恩赐。对陈独秀来说:年轻的潘兰珍像一束光般,帮他走出了人生的剧痛和黑暗。
对于潘兰珍来说:已经年过五旬的“李先生”何尝不是自己的救赎呢?童年的贫困、成长的遭遇、婚姻的不幸,是她避无可避的劫难,唯有遇到陈独秀,才让她发现了,这世上真的有人,即便素不相识,也会真心以待。
就这样,两人过起了安稳的生活。结婚后的潘兰珍依旧在烟厂上班,而陈独秀也依旧靠售卖字画为生;日子虽然清贫,但两人也过得自在,后期还领养了一个女婴,取名为潘凤仙。
之所以跟随妻子的姓氏,是因为陈独秀始终隐瞒着自己的身份;即便结婚两年,潘兰珍却还是以为丈夫只是教书卖画的穷老先生。
这份隐瞒,是为了两人的安全考虑;同样的,对于遭受家庭和事业变故,被全国通缉、东躲西藏的陈独秀来说,他好像也失去了由衷的信任感。即便与潘兰珍实为夫妻,可对于真实身份的防备,他却始终不肯松懈。
可是陈独秀没有想到:这日夜提防终得真相大白之日,换来的不是妻子的埋怨和愤怒,而是她不顾生命危险的毅然相随。
陈独秀也好,李先生也好…不过是个名字而已。五年牢狱之灾的不离不弃,是潘兰珍对丈夫最深情的爱意。
1932年10月15日,因有人出卖,陈独秀不幸被捕。当时的潘兰珍送养女回老家,等再回到上海,却发现“李先生”不见了,四处寻找,也不见踪迹。
正当她以为自己被抛弃时,却在报纸上看到了丈夫的照片。那是关于抓捕陈独秀的通知,上面显示:在逃2年的陈独秀,已经被送往南京。
得知真相的潘兰珍,整个人如遭晴天霹雳:她怎么也没想到,与自己生活两年的李老先生,竟然就是家喻户晓的陈独秀。
陈独秀入狱后,潘兰珍本有无数选择。可在这些无数选择中,她却选择了最艰难、甚至有性命之忧的那条路,那就是独自前往南京老虎桥监狱,去照顾丈夫陈独秀。
本以为此生不复相见的陈独秀,当看到风尘仆仆赶来的潘兰珍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感动之余,理智也告诉他:如今身处困境,潘兰珍跟着他,只能多一份危险。
所以他告诉潘兰珍:我已是阶下囚,今日不知明日事,你还有女儿,你要回到上海…让陈独秀没有想到的是,平日性情温和的潘兰珍,彼时却万分倔强,执意留在自己身边。
为了更好照顾丈夫,潘兰珍还在监狱旁租了间房子,洗涮缝补,做点零工,维持生计,也更好照顾丈夫。潘兰珍的不离不弃,也逐渐感动了看守牢房的相关人员;再加上陈独秀地位非凡,就连国民党高层也不敢轻易怠慢,所以潘兰珍探监丈夫,也不是什么难事。
就这样,陈独秀被关在狱中5年,潘兰珍便照顾了他整整5年。行动相对自由的陈独秀,在狱中著书立说,潘兰珍就是他最得力的助理。
她为他整理书籍,为他采购物品,为他联系出版事宜…这五年中,被困囚牢的陈独秀,笔耕不辍,一本本书接连问世。这其中,绝对离不来潘兰珍给予他的陪伴和照顾。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胡适和各方面的努力下,陈独秀终于恢复自由。而出狱第一件事,便是和潘兰珍补办了一场简单婚宴,以打破外界的谣言和猜测。
几经辗转,夫妻两人来到了江津居住,在这偏僻安静的地方,潘兰珍也陪伴陈独秀,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晚年的陈独秀,身体情况一直不容乐观。为了给陈独秀抓药治病,潘兰珍想尽办法谋生,可日子还是捉襟见肘。但即便穷困潦倒,政治上也无地位,陈独秀却还是关心时局的进展,为抗战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直到1942年5月初,本就贫病交加的陈独秀,又不幸误食发霉的蚕豆花而中毒;妻子潘兰珍四处求医问药,却难见结果。最终在5月27日,陈独秀于江津石墙院溘然长逝,享年63岁。

临终之前,他最担心的就是妻子潘兰珍。短暂12年的陪伴和相处中,他看到了这个女子的善良、体贴和不顾一切的付出。
在生命的最后尽头,他又是多么希望,这个只有34岁的女子,能够幸福度过此后的人生。所以,他给相伴12载的潘兰珍留下了这样两条遗言:
——你务求生活自立,倘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
——但有一事要切记,为夫立身人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操守。切不可拿我的名声去卖钱。
前者是陈独秀对潘兰珍的牵挂,而后者却是陈独秀的私心。
他一辈子生性倔强,即便身处逆境,也不曾俯首弯腰,失了文人风骨。视名声为生命的他,也无法允许自己去世后,妻子以“陈独秀夫人”的名义谋生。
世人总感叹:大字不识的潘兰珍,有幸成为陈独秀的第三任妻子,陪伴他度过晚年。可是这份幸运,何尝不是陈独秀的呢?他一生历经坎坷,以至于贫病交加、食不果腹,恰是潘兰珍的陪伴,才让陈独秀得以安稳,度过这风雨裹挟的12年。
这一世夫妻情缘太短,但这十二年的时光,也足以治愈这坎坷艰难的一生。


历经风雨的后代


 

说起陈家后代的命运,陈长璞唏嘘不已。陈独秀共有7个子女,高晓岚生了4个: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陈玉莹;高君曼生下了3个:陈光美、陈子美、陈哲民(又名陈鹤年)。
大革命失败后,陈家3名子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相继去世。1924年,陈独秀长子陈延年先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秘书、组织部长兼宣传部长、区委书记,与周恩来一同工作。
陈延年一生未婚,总是说忙。他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夜以继日地处理大量工作。他还为自己规定了“不闲游、不看戏、不照相、不下馆子、不讲衣着、不作私交”的“六不”原则。
1927年6 月,陈延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抓捕,敌人喝令他跪下,他毫不理会。最终,刽子手残忍地一拥而上,乱刀将他杀害分尸,投入黄浦江中。
陈延年死后一年,陈乔年也被捕,后来和哥哥在同一地点被杀害。两位儿子相继去世的消息,远在安庆老家的高晓岚并不知晓。她派长女陈玉莹去沪打听。得知哥哥和弟弟都已牺牲,陈玉莹伤心过度,一病不起,同一年病死于上海。
3位子女相继离开,作为父亲的陈独秀,其悲伤的心情不言而喻。陈乔年本育有一子,可惜夭折。陈长璞的父亲是陈松年,据她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陈松年一家居住在安庆,处境很艰难,几乎到了衣食无着的地步。
1953年,上级领导得知陈松年的境况,把他安排在一家工厂当统计员,生活上给予了一定的照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松年成为安庆市文史馆馆员,后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上世纪90年代初病逝于合肥。
高君曼所生子女中,陈光美后隐居四川,由于历史原因,直到去世也未承认自己是陈独秀之子。
陈子美“文革”时与两个儿子偷渡香港,后又转往加拿大,最终落脚美国。1997年,泰国中文《世界日报》刊登一则来自美国的报道,标题为:中共创党人陈独秀之女在美遭儿子弃养。

报道称:陈独秀87岁的小女儿陈子美,孤身一人,住在市内一家老年公寓。从1993年至今累计欠款约1.4万美元。因无法交付管理费,她面临被逐出公寓的困境,万般无奈下,才被迫透露了自己的身世。
经媒体披露后,在纽约热心人士和中华海外联谊会的帮助下,她才摆脱了困境。2004年2月25日,陈子美突然发病被送到医院,此间无任何亲人看望,她心境非常凄凉。4月14日,94岁的陈子美终于走完了她坎坷的人生旅途,客死于美国纽约皇后区圣约翰医院。
陈鹤年青年时期曾被誉为“北平三大学生领袖之一”,据资料介绍,他后去了香港,改称“陈哲民”,埋头度日,不与外界打交道。2000年,陈鹤年在香港去世,家人一贯低调,隐姓埋名。
让陈长璞欣慰的是,尽管陈独秀一生淡泊,贫病交加客死异乡,但终究算是魂归故里了。1947年6月,在陈独秀逝世5年之后,陈松年遵其遗嘱,将他的灵柩几经周折运回安庆。
当年,陈独秀的灵柩从四川顺江而下运到安庆江边码头,陈松年将棺木抬到安庆西门外古刹太平寺存放,还雇了朱雅盛等4 名当地村民将其棺木抬到叶家冲,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葬于一处。
后来,因为陈家人多年没去扫墓,陈独秀的墓埋没在一片树林和荒草中,土坟因多年没人添土,历经风雨冲刷,只剩下一个小土包。
1980年冬,当陈松年去山上寻找陈独秀墓时,怎么也找不到。最终,还是靠着当年为陈独秀抬棺的一位老农,寻着当年的路,才找到了陈独秀的坟。
此后,已年近七旬的陈松年,几乎每年都拄着拐杖,步行10余里来到父亲的墓前,祭扫他的亡灵,直到1990年追随父亲而去。
陈独秀墓后来得到了多次修葺,其中,第四次大修,是由陈独秀后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邓小平写信,邓小平亲自批示,“对陈独秀墓可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请安徽省考虑,可否从地方财政中拨款重修”。之后墓园又得到多次扩建,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审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后,陈长璞现在过上了一种平静的生活。沐浴着新时代春风,她常怀念起自己的祖辈。她说:“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经常鼓舞着我,鼓舞着我们陈家的子孙。”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真的要打仗了么?
1940年林彪在莫斯科,拍了唯一的一张正装照,身旁站的年轻人是谁?
蔡澜:人心不古,我决定以貌取人,从这几类人脸上就可以看出深浅好坏。
这30句都堪称是千古绝唱,还原整首诗,看看它们有着怎样的风采?
人民日报:把领袖个人的作用夸大到极端的程度,就会出现对个人的迷信
语音短篇:蔡澜《男女之间》
秋天的回忆:59张名人与母亲的珍贵瞬间
钱钟书犀利语录秒杀所有段子手:跟谁结婚,都会发现对方变了。
女性摄影师眼中的美女
100张照片讲述:唯一富过15代华人家族的贝聿铭100岁人生
民国五大才女,留下真实又扎心的五句话,看完后让我们能活的通透,看的深远。
从笑声到质疑:惊人蜕变的“海派”周立波突然回归,何去何从?
民国故事:上海滩首次“上海小姐”选美大赛
名人夫妻合照,稀世罕见,实属珍贵!
揭秘历届政治局常委的不同命运
形形色色:美女行长和情色院长的魔幻人间
骑驴带你朝鲜深度游
只有在上海,才懂的50种神奇体验,真的怀疑你在窥视我的生活!
周日书摘:人生有六个坎,跨过去路就顺了,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断亲现象”正崛起: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和亲戚来往!
漂亮女子下乡说话太难听?被灾民拖进洪水中,底裤扒掉狡辩是路人。
刀郎的娱圈恩恩怨怨
比芯片断供还可怕!32000名科学家正式移籍,背后什么原因导致?
“咱还是分房睡吧,我实在受不了你了!”姚明的妻子叶莉抱怨
全球10大混血美女,每一个都很惊艳!
催人泪下的66张照片,一次次被感动!
不去感受世界,怎知世界如此奇妙!
外蒙独立的千古罪人博克多格根:4岁成活佛,42岁称帝,43岁成盲人,55岁被毒死
这个国家为啥讨厌中国人,路牌上贴满警示牌:碰到中国游客就打?
中国两千多个县城生活实录:除了性生活,只剩打麻将?
看《罗刹海市》的连环画,品刀郎的神曲!
"今夜有暴风雪"--黑龙江农场知青大返城
看了文革后果,只有改革开放,奋起直追!
118张珍贵的老照片,看看哪一张,值得收藏?
69届知青: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群体
尴尬的上海人
聊一聊刘亦菲。
民国时期消失的中国九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骄傲
惊奇!偷走亿万富翁用过的避孕套人工授精勒索两千万美元!
人世间殷桃,二度被封金鹰视后,迷倒七个男人,她的故事真不简单。
盛恩颐:民国第一“败家子”,一晚输掉上海一条街。
40年前的恶魔之夜:内蒙古红旗沟农场血案的背后故事
难得一见,清朝小学的语文课本,简直美得不得了!看看与我们小学课本的差别
江南美女俞飞鸿的“丈夫迷”:我有固定伴侣,他陪了我20年。
28岁健身教练娶50多岁上海富婆,获赠套房和保时捷,网友:我不想努力了!
1949年,一张汉奸被枪毙照片的故事。
压在老百姓身上“四座大山”不搬走,30年后出生人口将被美国超越。
那一年的卢湾区,被称为“上只角”,全上海最舒适的地方。
美国官方曝光抗美援朝真实数据,令人震惊!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穷不是吵,而是这几点!



    微信号:suhang-styl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