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服务国家 | “青系四海”:搭起友谊之桥 推动中外青年互学互鉴

北京学联 2024-04-27

编者按:2023年暑期,12万余名首都高校师生参与“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奔赴祖国各地,在服务国家战略规划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北京学联特推出“青年服务国家”专栏,分专题展示首都学子实践风采,欢迎各高校积极投稿,投稿方式详见文末。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中外青年交往交流、互学互鉴

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对

加强中外青年交流发表重要论述

今年暑期

近60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500余名首都青年师生

聚焦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和两岸三地交流互鉴

走出校园、走进中国、走向世界

在实践中感知中国历史、中国发展、

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中国外交、中国倡议

在切身感受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

展现青春活力

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学联君一起

走进“青系四海”促进境内外青年交往项目专题


走向国际交流合作

博采众长聚力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华英清葳”实践团赴英国调研基础化工碳中和发展支队立足国内双碳政策,通过在四川广安、成渝高竹新区等地的国内化工行业净碳现状调研,聆听了 “双碳”减排中国故事。支队在暑期以“产学研全链路助力碳中和”为调研主线,前往英国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围绕碳中和进行了人才培养战略专题调研,并前往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进行座谈,深入调研大使馆教育处对国内留学生提供的服务与支持。


实践团前往创业原研实力雄厚的剑桥启迪科技园进行专题座谈及实验室参观,并与国内的清华启迪科技园进行异同分析。支队针对英国的原研单元“Catapult”模式(每个Catapult聚焦不同的产业或技术领域,为企业提供研发和创新支持,以促进英国经济的增长和竞争力)进行了深度调研,并深刻体会到国内启迪科技园在互联网小微企业孵化的政策利好这一明显优势,此外,支队前往中石油(伦敦)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对中国石油的海外事业人才需求及资源保供战略任务有了深刻认识,也了解到公司业务向“灰氢蓝氢绿氢”等清洁能源市场进行转型的未来走向。


“华英清葳”实践团以青年声音向海外讲述中国“双碳”故事,并以“青系四海”的全球视角,实现了碳排净零事业的中西互鉴。支队以青年步履践行“产学研”链路全流程第一线,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为国内化工人才培养及原研落地总结了英国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行思·中希文明互鉴”实践团在希腊开展了为期11天的海外研学与学术交流,先后参观了雅典、迈锡尼、德尔菲、伊拉克利翁等城市的古迹和博物馆,并到帕特拉斯参加主题国际会议。“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对希腊学者的复信中深刻地阐释了这一点。且行且思,寓思于行,本次希腊之行的文化与学术交流,同学们收获了对古希腊文明更加直观的感触和更加深厚的领悟。对同学们来说,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就像是学习学术的新起点,激励大家继续磨炼专业本领,以更深入的研究为促进中希文明互鉴做出贡献。


敞开胸怀共谋发展

美美与共彰显大国风范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中非科技小院”实践团到访河北曲周中非科技小院开展社会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重要回信精神,了解科技小院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共享共赢方面的追求。团队成员先后与曲周实验站、前衙科技小院、王庄科技小院三处共18位非洲留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就中国科技小院、非洲农田学校以及中非“三农”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与非洲留学生在农户家同吃同住,一起包饺子、学剪纸、打太极,领略中华传统文化,极大地增进了中非学生间的友谊;共同深入田间地头,研究、探讨玉米涝灾倒伏问题和大豆最佳生长条件,推广深耕轮耕相结合的耕作方式,用实际行动推动农业增产,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中非友好合作交流贡献青春力量。


由中国农业大学发起的中非科技小院项目设立于2019年,该项目以曲周试验站为基地,通过农业实践与技术交流,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截至目前,中非科技小院先后为10余个非洲国家培养了60余位农学类学生。


北京科技大学行思满井大同北科实践团努力发挥青年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外青年跨文化交流,与来华留学生、出国留学生、国际化教学老师等相关群体深入交流。实践团访谈了多名来华留学生,了解外国青年背后的故事、了解留学生眼中的中国,记录其心中最受触动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整理形成访谈录。一方面与外国青年在双向文化交流和思想沟通中深化理解和增进友谊,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领会北科大原创歌曲《世界同心》中的“One world one family, we all stand together”,另一方面也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扩大中华文化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此外,实践团采访多名出国留学生,感悟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青年了解世界、融入世界、拥抱世界,采访国际化教学老师,学习了解高校在国际交流、校际学术合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的政策举措。



北京语言大学“多语促进文明互鉴 文化推动非遗宣传”实践团以皮影戏为载体,对比研究中国和印尼的皮影戏。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邀请了来自土耳其、越南、印尼等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向他们介绍了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实地走访了中国北京和印尼日惹当地的皮影戏博物馆,采访了皮影戏相关从业者,总结得出了两国皮影戏文化的异同,根据皮影戏当下的发展现状为皮影戏未来的发展与继承提出建议。


中央民族大学“赴天津市调研中埃‘鲁班工坊’的中非青年交流与职业教育”实践团带着如何促进海外青年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在华非洲留学生在华期间有怎样的收获与见闻?等问题,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田野调查,实地走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结合问卷调查与暑期留校的15名埃塞俄比亚留学生围绕交流并进行一对一访谈。通过访谈,实践团成员了解了更多非洲在华留学生的教育经历和未来规划,也对“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的贺信中所说,“各国青年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谱写世界青年团结合作的时代新篇章。”“鲁班工坊”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广袤的非洲大陆还有更多的发展潜能亟待挖掘,“鲁班工坊”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在为更多的在华留学生赋能,也在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赋能。千千万万像梅仕飞、罗彬这样的有技术、有志向的在华留学生将带着对于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回到家乡,用自己的双手和技术为世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北方工业大学“领略中国文化,纵览世界之多元”实践团作为志愿者参与到了“你和我·在北京”北外“汉语桥”夏令营活动中,协助讲课老师一起,帮助外国学生们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本次活动项目丰富,分为茶文化、书法、葫芦丝等。外国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到不同的活动项目中。在茶艺课堂,茶艺老师从茶文化历史、茶对人的好处以及茶的种类分别做了讲解,并示范了泡茶步骤。外国学生先后品尝了茶艺老师亲手泡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和中式零食甜点,试穿汉服,并亲自体验泡茶过程。


在国画课堂里,外国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国画的技巧和创作过程,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他们体验到了毛笔在纸上流动的自由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情趣。这样的国画课堂不仅帮助外国学生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也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通过书法艺术的体验,学生们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扩大了对世界艺术的全新视野。


在葫芦丝的课堂中,优美的葫芦丝奏乐声不时传出。葫芦丝老师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乐器的起源和历史、葫芦丝的相关知识与演奏技巧。乐器老师以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为这堂课教学重点,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合奏了《友谊地久天长》。听着整齐的音乐声,看着大家洋溢着喜悦的脸庞,实践团成员们都相信,正如这首歌的名字一样,中外青年的友谊也必定能够地久天长。


两岸三地互学互鉴

同心合力共促国家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两岸青年共奋进,筑梦健康新征程”社会实践团前往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四渡河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义诊等活动,由两岸三地各专业的同学们共同参与完成,团队将成员分为呼吸科、针灸肿瘤科、周围血管科、皮肤科、针灸科为村民展开义诊服务,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义诊从上午10时开始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结束,期间共计接诊患者100余人次,开展了包含健康咨询、中医药特色治疗服务(耳针、推拿、手诊、艾灸)、中医药常识普及、体质及治未病宣传等,本次活动得到了四渡河村民的高度认可,现场群众都表示在当天的活动中对中医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北京城市学院2023“京港城市故事”暑期传媒实践团旨在开阔学生的传媒视野,同学们通过参观香港凤凰卫视,深度参与部分节目制作,并与凤凰卫视资深传媒人进行深度访谈,蔡锡昌导演的戏剧表演工作坊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表演工作,通过对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进行调研,与两校师生座谈交流,了解香港的传媒生态和业界的变化,感受丰富多元的传媒文化。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京港城市故事”视频工作坊,制作了两部三分钟左右的专题片与纪录片,收到了凤凰卫视专题片高级编导郭沛先生的专业建议。本次香港之行让同学们浸润式感受香港大学师生的学习与生活,通过交流互动感受丰富多元的两地传媒文化,增进了同学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认知、尊重,从而拓宽视野,丰富经历,通过集体创作与交流分享等环节,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组织管理和执行策略的能力,与跨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首都广大青年学子必将继续

坚持文化自信

传播中华文化

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形象

在实践中感知服务社会的

“中国特色”现代青年智慧

在交流中展示浩繁绵远的

“中国特色”文化资源脉搏

在中外青年交流与合作中

不断强本领、长才干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大国外交舞台上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

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注:“青年服务国家”专栏持续面向首都各高校征稿。欢迎各高校积极投稿,投稿方式戳下方链接:


关于征集2023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宣传作品和素材的通知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原文)

来源  |  各高校实践团

制作|王静静

责任编辑|李子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