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10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科技

科研上的不自信,大都因为太多的摧毁性意见

学术星球 2023-10-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分享科研经验的科学家 Author 一个科学家

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需要信心。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信心比黄金更值钱。做研究也是一样的。我跟很多同学和老师接触下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对待研究的态度是蒙圈”。

蒙圈的意思是,她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做的研究有啥用,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自己领域里面的创新。她们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这种情况之普遍,基本上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绝大多数同学们都认为,自己的研究能不能得到好的成果,这件事是一种玄学。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大家对自己研究这么没有信心?

我知道,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造假的。很多同学无法复现自己师兄师姐的结果,也无法复现别人论文的结果。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别人造不造假,不应该成为我们不自信的理由。他们造假,应该使得他们不自信,而不应该让我们对自己的研究不自信

然而,当我们看多了周围失败的例子,再回头看自己,我们也会变得没有自信了。我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师兄师姐,甚至老师都做不到,我就能做得到么?

这个问题,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摧毁性意见”,并且还是自我暗示的摧毁性意见。我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摧毁性意见”?

我给你们说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吧。设想一下,你现在是一个8岁的小孩。你在公园里跟你爸妈溜达。这个时候,你看旁边有人在拍球。然后你问你爸妈:为什么皮球是圆的?然后你爸妈反问你:不是圆的,还是方的么?

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摧毁性意见。摧毁性意见基本上就,不去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利用一种反问,或者怼人的态度,去讽刺对方。这种意见并没有给寻找问题的答案提供任何新的信息,而是让对方觉得只要提问就会被讽刺被嘲笑,进而摧毁对方再次提问的勇气。

大家看看,摧毁性意见,是不是太常见了?那么相对于“摧毁性意见”,还有一种叫做“建设性意见”。在刚才那个场景中,如果父母的回答是:“皮球为什么是圆的,这个答案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去探索一下。”。这就是比较好的建设性意见。因为这种意见往往是朝着解决问题去的,而不是反问和讽刺。

我们从小到大,接收到了大量的摧毁性意见,而很少收到建设性意见。我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语文就是背”。我在学政治的时候,我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就跟我说“政治就是背,别问那么多,你背下来就得分”。这些都属于摧毁性意见,因为它们没有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而是为了不让我继续提问。

这种事情经历多了以后,大家自然而然就变得不自信了。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文章,讲的是一家人移民去了美国。移民的时候,孩子还太小,并没有上过国内的小学。后来过了几年,这家人回国探亲。然后亲戚说“你家孩子一看就没受过欺负”。这个事非常有意思。美国长大的孩子,他们真的很少受欺负,尤其是很少受到老师的欺负。这种欺负,大多是心灵上的“摧毁性意见”

这些摧毁性意见听得多了,我们就丧失了提问的勇气了,我们也丧失了好奇心和自信心。回到科研上,当我们踏入一个陌生的研究领域的时候,我们出现蒙圈的感觉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如何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研究,每个人的境遇就截然不同了。

国内有很多的老师,在跟学生讨论和开会的时候,喜欢批评学生。批评完了就完了,也不告诉学生如何去改进。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一方面打击了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还堵死了学生的一条路。

几年前,我接触到真正的科研的时候,我是非常开心的。那种感觉就是“久旱逢甘露”,“雪中送炭”。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我的导师,在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先指出我的错误,然后告诉我到底错在哪了。这种讨论就是建设性的,不是摧毁性的。

我们初入一个行业,犯错误很正常。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批评了事,而是建设性的引导。

如果我们把导师和学生的思维画出来。大致就像上面这个图里面,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圈,老师的思维也是一个圈。由于老师的学识和眼界跟学生不一样,他们的思维往往没有交集。在这个时候,导师和学生需要相向而行,直到导师和学生在中间的某个位置遇见对方。

如果导师经常给学生摧毁性的意见,导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就会变大。这表明导师不愿意往学生的方向走,而是逼着学生自己往导师的方向走。这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有时候,由于学生思维上的误区得不到纠正,而导致学生走向错误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方向。

只有导师给学生建设性的意见了,才表示导师愿意往学生的方向前进,也愿意告诉学生往什么方向走才是和我接近。

遇到一个能给你建设性意见的导师,是极其难得的!在国内,懂得我写的这些的导师,就已经很少了。绝大多数导师会说,你不知道学生有多气人。

我当然知道。而且我比多数教授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学生

我们国内的同学们,真的可能是全世界最可怜的学生了。大家从小到大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滋养”。大家内心实际上堆积了大量的“摧毁性意见”。并且由经年累月收到的“摧毁性意见”,产生出了“摧毁性思维”。

大家可以上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b站看看。最近比较流行的就是那种“怼人”的视频和段子。只要对方有一点点让自己不爽的地方,直接就开怼。学生们是非常喜欢这种视频的,因为这些视频拍了他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再看看知乎的留言和回答,基本也都是摧毁性的意见。大家不会真的帮你提供什么帮助和建议,而是去讽刺和谩骂。我在知乎上写的很多文章里,也收到了大量的摧毁性的言论,但是这些对我来说没有用,因为我懂这些道理。

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们不懂。甚至还有人说“我们得反向push导师”。这是极其荒谬的。如果一个导师散养你,那你再怎么反向push也没用,因为导师的权利极大而且你的反向push就把导师push走了。

同学们受到了太多了错误和摧毁性思维的引导,以至于导师和学生沟通的成本极大增加。这是我正在面对,而且将来要长期面对的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

在这个时代,我的的确确见到了大量的“功利心“极强的学生。这个时代,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对我们每个人的人性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和老师,一定要记住:摧毁性意见很容易,但是建设对方的思维更重要。


更多详细的例子可以到我的知识星球里面观看: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