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募赖账?300万奖金缩水到60万

券业行家 2024-03-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行家基募 Author 私募督都


行家基募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所列产品表现仅为历史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收益保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啥?某公募员工辛辛苦苦将基金规模从“生死线”边缘拉回来后,公司不认账了!还找借口称原营销方案存在违背“不得过度激励”的政策要求!



超高相似度


据自媒体@资本深潜号 提供的线索,督都发现,此次二审是因为这家公募对于劳动争议一案中不服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2023)京0116民初2913号民事判决,所以提起上诉。由于判决书中并没有提到具体相关的名称信息,只能结合公开信息进行分析排查。


图片信息来源:裁判文书网


文书中提到两家机构“于2021年9月7日分别申购平安中国主题基金1亿元”。通过天天基金网查询,督都发现带有“平安中国”字样的基金似乎只有一只产品——“北京瑞丰平安中国”。而这只公募基金,为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信瑞丰)旗下产品。

 

图片信息来源:天天基金网


查询“北信瑞丰平安中国”基金2021年二季度报告,发现其期末资产净值仅有2395.7万左右。2021年三季度报告中我们不仅看到有两家机构大额买进,这时的资产净值也达到了2.25亿左右。单季度的规模增长10倍!


图片信息来源:2021年第二季度报告

图片信息来源: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当然,巧合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裁判文书中提到,两家机构“分别于2022年11月7日和11月8日全部赎回”。据此查看“北信瑞丰平安中国”2022年三季度报告,其中提到基金资产净值为1.94亿左右,并且两家大额买入的机构还在。而在2022年四季度报告显示,两家机构份额比例均已清空。基金资产净值也降到了1296.5万左右。


要说一个时间点对的上,那是巧合。但是现在不仅时间点对的上,就连买入赎回的份额都相差无几......


图片信息来源: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


图片信息来源: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


在二审时该公司“自己”表示“在营销方案上签字的人员,李xx原为公司董事长,于2023年8月被免除董事长职务”。通过查询北信瑞丰公告,2028年8月15日,时任董事长李永东因工作原因离任。



多项结果,无疑将北信瑞丰的“嫌疑”拉到最大。回到本案,双方的纠纷从何而来?




“消失”的300万


2021年5月,张某担任公募机构专户投资部业务经理之后接到“拯救”公司的迷你基金的任务,也就是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产品。根据公募开放式基金规定若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时即将面临清盘风险。


对于“认领”迷你基金并改造成功后的公司承诺第1年的管理费均作为营销团队的奖励。裁判文书显示,张某找来的两位机构客户,于2021年9月分别以1亿元申购,然后在2022年11月赎回。从时间线上张某已经完成了公司的要求,公司也该兑现上述的承诺。


客户存续期间产生的管理费收入为335万元,扣除公司应缴纳的税款后张某预计有300余万元的激励。但2022年12月7日,张某与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视频会议,截图显示人力资源部核算张某应发的激励为59.4万元。嚯!这一下缩水近240万的费用,这搁谁,谁都爆。



因此张某将公司告上法庭,一审判决张某胜诉。可公司不服气啊,认定“营销方案应作为计算张某改造迷你基金绩效奖金的依据”,有悖金融监管的相关规定,也违反公司内控规范。表示其中有关“管理费全给营销团队作为激励”的内容不符合严禁短期激励及过度激励的监管要求,也不符合《某公司1激励约束管理办法(第4.0版)》的要求,以此要求提起上诉。最后还在诉讼结尾“大方”表示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最后作出决议给张某60万元税前奖励,但公司给张某超发工资19646.46元,应在奖励中予以扣除。好家伙,这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嘿!



二审庭审中,公司表示在营销方案上签字的人员,李xx原为公司董事长,于2023年8月被免除董事长职务;李xx仍为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卢x原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部门经理,于2023年8月离职;张x是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因公司当时管理比较混乱,不清楚他们为何在营销方案上签字。


还能这样说?某位高管脑子混乱不行还说的过去,一群高管经过讨论还这么混乱,这可是不多见,毕竟大家可都是高学历人才。



最后二审法院认为:公司如存在违规激励的情况,应由公司承担管理失效的责任,相应不利后果不应由劳动者承担。并且经核算,涉事机构应向张某支付2021年9月8日至2022年11月7日期间的劳动报酬293.02万元。这无疑是打了该公司的“脸了”。





公开“声讨”


当然,以上的信息都是我们根据现有依据的猜测。


北信瑞丰于2014年成立,目前管理规模32.10亿,在公募基金中排名并不靠前。据了解,北信瑞丰之前也曾将员工“惹毛”。2022年,一封公开信,让北信瑞丰“小火”了一把。信中“声讨”公司在报销环节故意为难员工、不停压缩出差额度等问题。



对此,北信瑞丰给出的回应是该发票与旅游景点相关,与公司《费用管理办法》中“商务招待和其他公务招待活动不得组织旅游和与业务招待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的规定不相符。对于招待费用额度公司规定需与员工能力、业绩相匹配。对于其中的真真假假,相信当事人的心中自有判断。


近两年,北信瑞丰规模整体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3月份其规模一度跌至15.49亿。旗下共计16只产品,除了靳晓龙的4只产品收益为正以外,其他产品近一年收益均为亏损状态。



而“北京瑞丰平安中国”,业绩缩水也是绝了:2021年9月8日,净值为1.341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在2022年11月8日,净值降到了1.131元,期间亏损超过15%。目前,该产品的累计净值仅有0.87元。




风险揭示: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扫码了解更多私募详情

行家基募,私募从业者们的聚集地



往期推荐

当头一棒?上海私募“无证”销售遭遇监管首罚!
私募逆流中的“孤勇者们”明汯又有新传闻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