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R是真正的元宇宙将要发生的地方”-AR游戏《Pokémon GO》开发商Niantic的AR布局、技术路线、观点

共同虚拟 共同虚拟 2022-06-11

绕元宇宙概念的讨论中,XR被普遍视为未来重要的入口。当下,更看好AR还是VR,AR和VR代表的不同技术路线与背后支持的公司还存在分歧。

《Pokémon GO》开发商Niantic便是坚定的AR拥护者。

近日,Niantic宣布完成3亿美元融资,由全球著名TMT对冲基金Coatue独家投资。随后,
Niantic又宣布收购社交游戏平台Lowkey,后者是一款允许用户制作和分享游戏短视频的APP。

和Meta不同的是,相比在VR终端重构一个虚拟空间,Niantic倾向于借助AR技术在现实场景叠加虚拟体验,以打造沉浸式的现实体验。这与公司的基因有关,Niantic出身于谷歌内部的一个创业团队,曾负责谷歌地图业务中的多个核心板块。

五年前,《Pokémon GO》的横空出世让AR行业备受关注。之后Niantic试图复制《Pokémon GO》的“IP+AR”路径,但由于AR的技术和硬件发展瓶颈,应用层面的体验一直无法再提高,导致Niantic此后推出的IP改编AR游戏收效甚微。

为此,Nantic开始在原来的业务基础上探索新的突破点:一方面,开放Lightship平台技术,选择共创的模式,让更多AR开发者进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布局AR硬件,宣布跟高通合作开发AR眼镜等。

当前阶段,全球市场对元宇宙概念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多家科技大厂披露明年发布AR眼镜的计划,市场层面展现的趋势,对Niantic来说意味着正处于新的机会窗口。

Niantic CEO John Hanke表示,公司将致力于构建“真实世界的元宇宙”,通过创建一个“不断变化的AR世界地图”,让“真实世界通过信息和互动性变得生动起来”。




为何还没有出现第二款
“《Pokémon GO》”?

《Pokémon GO》是一款基于LBS的AR游戏,2016年上线后迅速风靡海外。

开发商Niantic来自谷歌内部的创业团队,创始人John Hanke此前曾一手创立地图软件公司Keyhole,在地图领域深耕多年。Keyhole被谷歌收购后,John Hanke则担任谷歌地图部门产品管理副总裁,负责谷歌地球、谷歌地图、街景等产品。2015年Niantic从谷歌独立出来之后,John Hanke率领团队开发《Pokémon GO》。

实际上,地图一直是AR技术主要的应用方向。包括谷歌、苹果在内的科技巨头都推出过AR地图,并借助AR地图实现导览、导航等功能,尤其是移动设备厂商更为主动地推动AR地图功能的扩展。Niantic的团队基因和核心资源正好与这些方向契合。

在《Pokémon GO》之后,Niantic也继续探索“IP+AR”方向,试图复制《Pokémon GO》的成功。


2017年11月,Niantic宣布联合WB Games San Francisco、Portkey Games推出AR手游《哈利波特:巫师联盟》,该游戏于2019年6月正式上线,首日突破40万下载量。去年3月,Niantic又宣布联合任天堂开发一款基于《皮克敏》IP的AR手游,7个月后《Pikmin Bloom》上线。

然而,这其中并没有一款产品的成绩超越《Pokémon GO》,甚至出现“高开低走”的情况。华纳兄弟曾在《哈利波特:巫师联盟》上投入大量宣发资源,但据Sensor Tower数据,这款游戏首月收入1200万美元,远低于《Pokémon GO》首月3亿美元的吸金力。近期,Niantic官宣称《哈利波特:巫师联盟》将于2022年1月底停运。

《Pokémon GO》虽存在技术问题,并不是十分完美的AR体验。但在当时,由于IP本身的知名度高,《Pokémon GO》丢精灵球抓宝可梦的游戏玩法既贴合IP的设定,又与AR技术特点契合,再加上玩家对于AR体验的早期需求并不算高,最终受到玩家欢迎。

但在更晚推出的《哈利波特:巫师联盟》上,AR体验没有得到升级,IP的作用又十分有限。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是因为Niantic没有针对IP做差异化的AR体验,只是在照搬之前的公式,没有形成新产品的特色。这样的做法很难满足玩家对AR游戏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以至于该游戏甚至被部分玩家视为有换皮之嫌。

除了Niantic旗下的产品,实际上整个AR游戏行业再没能出现一款超越《Pokémon GO》的产品。从《Pokémon GO》到《哈利波特:巫师联盟》。AR技术在与游戏产品结合的方向上,也一直没有展现出技术力的突破。


当前阶段,AR技术在C端应用上存在多重限制因素。

首先,硬件设备没有打开市场。在《Pokémon GO》刚上线时,包括苹果、谷歌、微软在内的全球科技巨头都在押注AR赛道,Google Glass、微软HoloLens等硬件产品应运而生。但由于功能单一、定价昂贵、交互性能差等弊端,这些产品并没有成功打入C端市场,并且之后陆续转向B端市场,应用在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

其次,开发者生态并不完备。移动设备普遍被看作是AR技术主要的试验平台,但光靠手机这一设备很难完全发挥出AR的技术特性。目前来看,AR眼镜可能会是继手机之后的消费级AR产品,只是这一方向还有待印证。设备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开发者体系迟迟无法建立起来。

此外,AR需要数字信息和物理场景准确叠加,同时要随场景动态变化,其中存在大量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实时计算工作。而目前的网络环境不能很好的支撑,还需要5G、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Niantic的“软硬一体”新路线:
开放Lightship开发者平台、试水AR眼镜

为了解决AR游戏存在的一些痛点,Niantic开始采用共创的思路,通过开放Lightship平台技术帮助更多的开发者进入AR领域。

在John Hanke看来,AR将在未来实现跨越式的计算平台转变。“我们认识到,这个新的计算阶段和平台过渡承载着重大的责任,我们将从平台和产品的角度决定元宇宙的模样。”

Lightship平台是Niantic开发AR内容产品的根基,《Pokémon GO》便是基于Lightship平台技术打造而成。此前,Lightship只提供给Niantic内部的项目团队,以及一些特定的合作厂商。现在,Lightship已经开放给所有开发者使用,其中大部分AR开发工具包(ARDK)都能免费使用,极个别功能需要付费体验。

Lightship ARDK主要提供了Niantic的实时地图技术,允许开发者创建IOS和安卓平台的多人AR体验。

其中,“网格化(Meshing)”API允许开发者创建实时3D网格地图,并分析理解环境中的地形和表面;“多人协作(Multiplayer)”API可用来开发多人AR游戏,目前最多支持同时连接5名玩家,这5名玩家可实时、同步查看相同的AR内容。

该ARDK还包括“语义分割”API,使用计算机视觉实时识别真实环境中元素,比如地面、天空、水、建筑物等,用来优化AR与真实世界的交互,提升AR内容的逼真度。

通过开放Lightship平台,Niantic一方面培养自身的开发者生态,通过汇聚更多的开发者,为自己开发AR游戏提供思路;另一方面降低AR内容开发门槛,在硬件设备就位之前,进一步帮助打开C端市场。

为了吸引开发者加入该平台,Niantic还在同一时期宣布成立2000万美元规模的基金Niantic Ventures,主要投资AR产业相关技术和有潜力的AR开发团队。


而在软件和生态之外,硬件对于AR游戏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Pokémon GO》上,AR更多是作为辅助功能。AR玩法导致游戏耗电快,一些玩家出于手机续航的考虑会关闭AR功能,这也并不会影响游戏体验。玩家只要打开GPS依然可以随时随地抓小精灵,手机设备很难支撑起把AR作为核心玩法的游戏体验。

目前,AR眼镜或有望成为AR技术最先批量生产的智能终端,尤其在苹果、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的大力推动下,这一方向频繁有产品信息释出。

为此,Niantic在2018年战略投资了波导显示制造厂商DigiLens,2019年底宣布和高通合作开发基于XR2芯片的AR眼镜。Niantic称,这款眼镜将为一款AR参考设计,同时还会构建以AR眼镜为参考的软硬件和云端服务整合式架构平台,支持数百万用户同时在线的世界级规模AR游戏。今年3月,John Hanke在推特上展示了AR眼镜最新样式图。

基于软硬一体的布局思路,Niantic计划明年对Lightship进行重大更新,为AR眼镜构建“视觉定位系统”,让设备能够准确的定位和指向,提供更立体的AR体验。




Niantic对“元宇宙”的
观点、模式和路线

从更长远的角度,对AR技术平台+硬件设备的全面切入,实际上也代表了Niantic基于元宇宙概念框架进行布局的方向。

相较于Meta在VR终端构建虚拟空间,联通现实与虚拟场景,Niantic采取的是另一种思路——基于现实场景打造技术闭环,在现实场景的基础上叠加虚拟体验,而AR正是支持这种体验的核心技术。

John Hanke认为,技术应当是帮助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获得更好体验的手段。在此前提下,AR提供的虚实结合体验的未来潜力更大,“AR是真正的元宇宙将要发生的地方”。

在John Hanke看来,AR和VR有很多共同的特点,Lightship打造的基础设施平台可以让数百万玩家分享在游戏世界中的交互内容,这些内容会覆盖在物理世界里,“虚拟世界的VR版本也需要类似的技术”。

同时,AR和VR在头戴式设备上有很多技术重叠的地方。“你必须把一堆东西小型化,必须做3D,必须有传感器来跟踪你的头部位置,以及诸如此类的各种事情。”


虽有共性,但John Hanke认为,AR和VR的体验状态大不相同。“VR是一个久坐不动的过程,你会进入这个虚拟世界,你将与周围的人在物理上隔绝。当你与重要的人或者家庭成员一起坐在沙发上,你确定自己真的想进入VR吗?”

相对来说,AR是辅助现实、为现实提供信息的技术,而不是为了切断现实、取代现实。“如果是像手表、眼镜这样的可穿戴设备,AR会为你提供信息。也许它会帮助你玩游戏、告诉你如何到达目的地、在你走进餐厅之前展示店里的菜单等等。”

基于这样的想法,John Hanke并不认可时下的一些元宇宙概念下的热门方向。例如数字分身社交,在John Hanke看来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拙劣替代品”。John Hanke认为,沉浸在3D世界里可能会是一种娱乐体验,但不是人们将度过一生大部分时间的地方。

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Meta已经拿出了阶段性的成果,在VR产业的核心环节都有所突破。尤其是近期Quest2出货量突破1000万的信息,极大地推动了VR市场的关注度。

相比之下,Niantic在不少维度还停留在设想和规划阶段,需要进一步落地。

今年来Niantic的动作更加频繁,收购多家AR技术和工具公司,包括API开发商Escher Reality、AR点云技术公司6D.ai,以及提供创建AR内容的工具服务商Hoss等。

与此同时,Niantic正在扩展合作伙伴队伍。Curiosity、Designium、Heavy.io、Nexus Studios、Preloaded、Trigger Global和T&S等开发商已经在使用Lightship开发AR应用。Coachella音乐节、集英社、软银、环球影业和华纳音乐集团等品牌也在与Niantic进行合作。

未来,Niantic计划开发一个持续更新3D世界地图,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无缝衔接的交互式体验,优化人与人、人与世界的交互体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