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芯片短缺,倒逼游戏技术升级|「游戏技术与游戏进化」集

东西游戏 共同虚拟 2022-07-31

全球芯片行业正迎来涨价潮。综合彭博社等消息,三星正在与客户商谈,今年下半年将芯片代工报价提高15%至20%。另一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自去年8月宣布2022年一季度全线涨价10%至20%后,近日又表示从明年1月将芯片代工报价要上调6%。


涨价背后是持续性的全球芯片短缺,且对全球169个行业已造成实质影响。其中游戏行业由于缺少芯片,不仅造成游戏硬件设备的生产困难,也进一步影响了游戏软件生态的发展。


从2020年11月12日开始全球发行的游戏主机 Playstation 5 如今依然库存不足,即便加价两千也无法拿到现货,正是疫情大背景下全球芯片短缺所造成的游戏次世代主机产能困难。


尽管全球芯片产能已在逐步提升,AMD、英特尔也在积极建设新工厂以应对高涨的芯片需求,但芯片设计生产周期漫长,短期内难以平衡市场的供求关系。游戏行业的缺芯问题可能还将持续。


目前,游戏厂商、芯片制造商开始从技术和硬件生产的角度,寻找缓解这些问题的方法。云游戏、性能优化等新技术得到进一步重视,有望成为突破口。


受此影响,游戏行业相关的硬件产业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旧硬件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依旧坚挺,而为适配新技术,游戏硬件设备也在变更内部设计。部分厂商看好芯片市场空缺的机会,甚至亲自入局造芯。


这还将引发游戏产业结构的变化,云游戏平台、GPU制造等新机会逐渐显露。



   


芯片短缺影响游戏行业代际更迭,

产能回升但长期供不应求


高盛在2021年6月发布的一篇报告显示,疫情以来的全球的芯片短缺已经波及到169个行业,时至今日这场芯片荒依然持续,并且已经阻碍了游戏行业发展。


芯片短缺对游戏行业的冲击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游戏主机、GPU等硬件,进而冲击到依托于硬件的软件生态。


近期,索尼宣布在2021财年,最新次世代主机PlayStation 5出货量为1150万台,这低于原定计划的1480万台。索尼CFO Hiroki Totoki曾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市场对于PlayStation 5的需求很高,但由于各种芯片短缺,供应链合作伙伴陷入生产困境,导致出货量不足。


微软方面今年2月也对外表示,新主机 Xbox Series S|X 的缺货现状至少持续到今年6月。


任天堂也在其2021年财报中指出,受到“半导体元器件和其他零部件短缺的影响”,导致Switch系列主机的销量同比下降20%。


游戏软件销量与硬件出货量通常存在正比关系,硬件减产直接影响到软件生态的建设。


任天堂在财报中预测,2022财年主机出货量将同比减少200万台,随之带来的影响是游戏软件销量减少2500万份。


Playstation 5出货量不理想,同时影响了索尼VR游戏软件生态的建设速度。显示器供应链顾问公司DSCC CEO 在近期发表推文称,与 Playstation 5 捆绑使用的 PS VR2 将延期至2023年推出。


而备受玩家期待的索尼第一方VR新作《Horizon Call of the Mountain》也随之推迟上市。


类似的事情也出现在《吉他英雄》《Skylanders》等玩法与游戏外设深度捆绑的游戏系列上。这两个IP都曾是动视暴雪的一线IP,创造过超10亿美金的营收,但近年来都未推出新作。


动视暴雪CEO Bobby Kotick 在今年1月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有重启这两个IP的想法,但碍于供应链以及设备生产方面的问题无法顺利推进,并且芯片短缺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当下正值次世代游戏主机更新换代的时期,玩家对新主机的需求旺盛却难以被满足,主机的市场存量不足也影响了次世代游戏的上市时间。可以说,芯片短缺已经影响到游戏行业的代际更迭。


疫情之下,如何解决缺芯问题,已成为游戏厂商和芯片制造商的重要任务。从一些数据已经可以到芯片产能正在逐渐回升,但短期内供需依然失衡。


GPU行业调研机构JRP今年2月发布报告指出,2021年第四季度GPU的出货量为1.01亿台,比2021年第三季度增长了0.8%,预测GPU供应将在未来几年缓慢开始满足需求。


英特尔 CEO 近日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芯片短缺的状况至少到持续到 2024 年。



   


新技术成为缺芯问题突破口:

云游戏、性能优化技术


在等待芯片产能缓慢增长之外,游戏行业也在从技术、硬件等角度寻找破局之法。这背后也蕴藏了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新机会。


从技术角度解决游戏行业的缺芯问题,主要可以看到云游戏和性能优化两种技术路径。



其中,云技术路线本身是游戏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当前局面下吸引到更多公司参与。


行业数据分析网站Newzoo在今年2月的一份报告中预测,2022年“芯片供应不足” + “新游戏发布” 两方面将促进云游戏技术的应用。


硬件问题已经成为许多玩家游玩次世代新游戏的限制,主机玩家无法购买到新主机而无法流畅运行游戏,PC玩家则可能因为GPU老旧根本无法运行游戏。对此Newzoo报告认为,由于芯片产能不足,玩家硬件无法得到升级,将有一部分玩家转移到云游戏平台,这为云游戏的增长带来了机会。


例如,2020年底发售的《赛博朋克2077》由于对硬件性能要求很高,导致上世代主机用户和主流PC玩家无法流畅游玩,不少海外玩家便选择在谷歌Stadia、英伟达Geforce Now等云游戏平台游玩。英伟达曾在2021年2月透露,用户在Geforce Now上游玩《赛博朋克2077》总时长突破300万小时。



云游戏平台不只提供了近似于最新一代主机的游戏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允许玩家在电脑、电视、手机等多种终端上游玩。这就让云技术提供商、硬件生产商、游戏开发商多方都能加入云游戏赛道。


三星电视宣布与微软合作推出云串流App,让玩家无需Xbox主机即可在电视上体验游戏。个别型号的LG电视,也从去年开始支持GeForce NOW、Stadia等云游戏服务。


而国内包括腾讯、阿里巴巴、海马云等掌握云技术的企业,在云游戏领域也日渐活跃。


腾讯旗下的START云游戏平台,已经推出PC、安卓、iOS等多个版本,并与TCL、SONY、飞利浦等电视品牌合作。阿里巴巴的云游戏平台“元境”于2021年9月正式公布,并推出云游戏开发者平台,与游戏厂商建立合作,希望构建研运一体的云游戏服务平台。



当然,目前5G网络普及率有限,云游戏对网络带宽的高要求也令许多玩家望而却步。英伟达、AMD等GPU生产商通过推出性能优化技术,提升老硬件性能,能相对更快缓解眼下的问题。


DLSS、NIS是英伟达在2020年以来推出的新技术,前者通过AI深度学习,在不占用GPU性能的情况下让AI帮忙渲染出更高分辨率的画面,而后者则是一种提高游戏帧数的图像缩放技术。


另一边,AMD也在今年推出了FSR 2.0,该技术类似于NIS,是一套高级图形算法,不依赖于AI学习也能提升GPU渲染出来的游戏画面效果。


通过这些技术,芯片短缺的大环境下,玩家即便无法顺利购得新GPU,也能够流畅游玩次世代游戏。




技术推动下的硬件趋势:

老设备返场、调整硬件设计、入局造芯


芯片短缺影响下的技术发展反哺硬件,将间接引发新的游戏硬件趋势。


在优化技术、云技术等技术带动下,游戏行业开始为硬件层面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例如重新生产上一代硬件设备、调整设备内部硬件设计、甚至亲自入局制造芯片等。


从2021年开始,为解决GPU长期供不应求的情况,英伟达决定重启 RTX2060、GTX 1050Ti 两张中低端定位老GPU的生产线,借助DLSS、NIS等新技术,这些GPU也能够流畅运行次世代游戏。


其次,游戏主机厂商开始尝试调整硬件内部设计,结合新技术,在提升玩家游戏性能的同时,解决芯片短缺的问题。


负责Switch主机开发的任天堂高管 Ko Shiota 在2021年的一次分析师简报会上表示,“我们正在研究通过替换元件和调整硬件内部设计,以减少芯片短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去年3月,彭博社就曾报道任天堂正在开发一款新的Switch主机,采用全新的架构,将配备新的英伟达芯片,支持DLSS技术,以便对电视屏幕输出4K分辨率的游戏画面。


此外,厂商入局造芯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但这背后不纯粹是性能上的提升,同样伴随与新兴技术的深度结合。


据外媒报道,微软已经开始为Xbox Series X主机开发一款更小、更节能的新芯片,这并不意味着推出新的主机,而是在主机外观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强对于微软云游戏数据中心的支持。


老牌芯片制造企业英特尔近年来开始布局GPU市场,并瞄准了云游戏等新技术的战场。在2020年11月,英特尔发布了首个独立GPU,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安卓云游戏和视频串流场景。还将中国视为该GPU推广的重要目标市场,并与腾讯、华为等厂商展开合作。


而今年夏季,英特尔的第一款消费级GPU“Arc”也将问世,根据目前曝光的性能参数,Arc GPU暂时只处于英伟达上一代GPU的水平。面对英伟达和AMD两大GPU市场巨头的竞争,英特尔选择从云技术角度加以抗衡。



今年3月,英特尔公布了一项名为Project Endgame的云服务,通过该服务,允许Arc GPU利用云服务器等算力资源改善游戏和非游戏的PC体验。英特尔方面表示,通过Project Endgame,用户可以摆脱本地的硬件规格的限制,它为Intel未来十年的实时GPU体验铺平道路,目标是在几毫秒的延迟内提供千万亿次算力支持。


GPU市场供不应求的当下,不仅是英特尔等海外企业,中国GPU生产商也瞄准了这一机会。近年来,兆芯、芯动科技、摩尔线程等新兴GPU企业成立,推出自研GPU产品,并瞄准游戏、数字人、云计算等领域,填补市场空白。




 点击关键词,了解更多案例

数字人“竞技”百万身价虚拟人 柳夜熙  | 聆秋Rozy | 日本的“虚拟人” |小K直播姬 | Ziva Dynamics 小度 | 韩国的“虚拟人”Fable |《Virtuoso》 Airmeet | Candy Digital  | 虚拟时尚 | VR剧本杀 | Rec Room 《堡垒之夜》 | AltaReality |nDreams | 《节奏光剑》《遗忘工程师》Syn City | Vertigo Games | LayaBox | 《Pokémon GO》|《黑客帝国觉醒》| Cocos | Facebook | 软银 | 腾讯 | Hikky世悦星承|次世文化 | avatar | LG U+ | Roblox | 索尼 VTuber | 动图宇宙 | 体育游戏 | 3D虚拟社交 | 本土游戏UGC | 英伟达 | Unity | Inworld AI | Synthesia|Soul Machines | 《The Sandbox》车站商业综合体Burlingame Studio | Quintar |Liv育碧Scalar 迪士尼星战主题酒店腾讯云 | 《Zenith:The Last City》派拉蒙 |  《Play Together》 |  AIGC | DEFY | Aquiris |  QuestoWorld 超次元 | Epic | 元宇宙时装周 | Adobe“元宇宙”  Twitch | The Fabricant | topia Playable Worlds“云原生” | 王国成教授 |  十五少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